马达汉笔下的兰州古道

发布时间:2022-02-23     来源:兰州文明网

  在今兰州市七里河区有一条朝西南方向的古道,从明清到民国中期,出袖川门(今解放门),过雷坛河、骚泥泉(今工人文化宫北部至小西湖立交桥之间)、骆驼巷;或经下西园、上西园、骆驼巷、乱骨堆坪(今兰工坪)、晏家坪、西津坪、岗家营、张家岭、杜家岭、蒋家湾,翻尖山,过湖滩,可通河州(今临夏回族自治州)、甘南或西行青海、西藏至印度。是一条通行脚户之骡帮、马帮、驮轿(载客架窝子),亦为邮驿、塘汛之路。

  因系山路,坡陡崎岖,不适合马车行驶。民国24年(1935年)甘川公路兰州至会川段修成后,这条路逐渐废弃。1998年,蒋家湾至大尖山还残留长约3000米,宽3至5米的石块路面遗迹。这条古道在《七里河区志》第四篇第五章中有述。

  就是这条古道,恰恰被俄国特使、芬兰探险家马达汉走了一遍,并被记入其日记中。

  马达汉(1867年—1951年)是芬兰探险家,1906年从中亚进入我国新疆,在南疆、北疆探险考察之后于1907年11月3日进入甘肃。1908年1月29日,沿河西走廊到达西北重镇兰州,休整考察39天后经临夏、甘南到陕西、河南、山西、河北到达北京,行程达1万4千公里。期间,他写了探险日记、考察报告,拍摄和绘制了大量照片和图片,搜集了大批文物。并且学会讲汉语和维吾尔语中的日常用语。

  马达汉的芬兰名字叫叶卡尔·古斯塔夫·艾米尔·曼纳海姆。喀什噶尔的中国官员袁道台为他签发护照时,为他起了一个中国味很浓的民字马达汉。马达汉生于俄国的藩属芬兰大公国,系瑞典裔贵族。他毕业于俄国皇家骑兵学校,当过沙皇的宫廷侍卫和御马官。1904年,他以中校军衔参加过日俄战争,晋升上校。1906年,俄军总参谋部派遣他到中国西部执行军事侦察任务。当时,满清政府正在推行“新政”,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教育,民风民俗等各个领域。这些举动引起沙俄的高度关注,马达汉来华的任务就是探明清廷这一重大举措对于新疆和甘肃影响力如何,清朝地方官员对待“新政”的态度,并考察中国新疆和西北边境地区辽阔的人烟稀少地区,以便为沙俄进一步侵略中国制造战略计划。为了掩盖他的间谍面目,马达汉以俄属芬兰国男爵和探险家的身份,作为法国探险家和科学考察队成员,从中亚进入新疆单独行动。临行前,他接收了“芬兰—乌戈尔学会”和芬兰国家博物馆筹备委员会“安特尔收藏委员会”的委托,进行人类学、民族学、人文历史和语言、习俗的考察,并搜集文物的任务。

  马达汉在中国西北考察时,特意避开常走的“丝绸之路”,而且其两侧纵深地区,沿途测量地形,绘制地图,记录物产、气象、水文数据,拍摄桥梁和军事设施。另外他还广交地方官员,刺探军事、经济、民政等情况。拜访民族首领和部落头人,了解这些民族的源流和现状。到北京后写成《初步考察报告》,并附有数十幅从新疆到内地道路河流和城市方位图,以及沿途8个省的政治、经济、军事、地理、历史和民族的统计资料。《报告》评估未来中国的铁路建设、军队、学校、精度、屯垦及日本的影响,据此提出战略设想。1908年10月,马达汉完成考察从哈尔滨乘火车沿西伯利亚大铁道返回圣彼得堡述职。

  马达汉于1908年1月29日抵达兰州,这一天是中国农历丁未年腊月廿六日,据戊申春节还有三天。住进西门瓮城的旅店后,他因伤风感冒,近一个月未写日记,但后来都做了补记。将兰州的山形地脉、河流城堡以及经济状况都一一调查记述;还有兰州人过年时民俗活动、武装阅兵、来兰的外国人以及应邀出席陕甘总督的宴会等活动。并拍摄了许多珍贵的照片,其中有陕甘总督府外的辕门市场,市民观看社火的场景,烟草工人以及黄河铁桥开建前岸边的准备现场等。3月17日,马达汉一行结束了在兰州的活动,出兰州袖川门,过雷坛河,经上下西园、西津、王管营、张家湾,翻越尖山赴河州、甘南之后沿秦州继续东行。现将马达汉日记中有关七里河区古道记述转载如下:请读者赏析。

  “我把大部分物品装备用大车托运到西安府,并决定经过河州(今临夏)到拉卜楞寺。

  ……

  从兰州到河州有两条道路可选择。一条是马车道,需绕弯,途中经过安定县、唐家堡和美叠河。这条路全长210里需走四天。另一条路听说几乎直接按朝西南方向走,越过黄河河谷南山区。我选择了后一条路,我想这条路更有意思和少有人知。一出西门(今解放门),我们就跨越了黄河的支流刘塘河(应为雷坛河)。这条河从南而来,流入兰州西南的一条峡谷,然后穿过城西郊区。这条峡谷夹在一座小山(龙尾山)和旧满城之间,小山上有四座棱堡式的宝塔(四墩坪之四墩)。峡谷长三分之二英里,峡谷以西,靠近城市的地方,有一片耕种很好的农田,遍地都是果树,居民稠密,在黄河与南面黄土小山之间形成了1至2英里宽的民居群带。离城两俄里,我们越过了山脚下一条又陡又深的山沟之后,就来到了第一座黄土山丘边。我们骑马沿着另一条山沟往山上爬。迄今为止我们前进的方向一直是朝西,现在愈来愈转向西南和南偏西南。不久我们来到了一片山间平原,平原上沟壑纵横。那里有一块汉人墓地。在许多单调的黄土坟堆之间时不时的出一个石拱门墓或者高高耸起一块石碑,上面写(刻)满了汉字。(疑似西园彭泽墓)左边,也就是南面,有一座黄土山脉,它在兰州西南方向豁开一个口子让位于一条峡谷。然后又重合拢成一行大山,继续向西和向西偏西北延伸。群山组成了一系列相当雄伟的高冈,在这些高冈之间,时不时耸立起一二座更高的山峰。所有的山都光秃秃灰蒙蒙的,柔然浑圆形状,环顾四周,除了黄河瞬息闪过视野之外,眼前所有的一切都是一色灰蒙蒙高原丘陵,许多沟壑深深地横贯其中,并逐渐通向南边的群山。峡谷的北面有一条相同的黄土山脉阻隔,这条山脉看上去与我们左边的山脉融合在一起。如果往后看,那么同样的灰蒙蒙山冈从东面封锁了峡谷。没有任何一棵树或灌木丛。

  我们骑马穿越山冈高原之后,往下进入了一条山沟,那里有两户人家,有几块耕地和几棵树。山沟的底部有一条干涸的河道蜿蜒曲折地向南延伸。不久,我们就离开了这条山沟,并进入了另一条山壁几乎垂直的山沟,这条沟引导我们爬上了一座黄土山丘。沿着这条深沟路,我们翻越了一山又一山。我们连续走过了三个相互间隔一段距离的村子,名叫西津、王管营(村里有20户人家)和张家湾。这里种地全靠雨水。种植豌豆和小麦,产量多不过种子的两倍!从上面提到的最后一个村庄开始地面急剧抬升,有的地方十分陡峭。我们抬腿沿着一个陡坡连续爬行了大约2俄里半的路程之后,就到达了山顶的最高点,右面耸立着一座更高的高山,左面远方则另有几座高山。山的名字叫箭(尖)山子,中国人常常用山附近的小村子名字称呼山名,或把山名称呼村子名。这里哪个是村名哪个是山名,我就不知道了。测量标示在17.5至18俄里的行程中,地面上升了约1100米,其中大部分是平地。

  站在山顶上,视角十分宽广。我感到,我们脚下往北方向展现的一片景色最美,无数巨型条状的山嘴大体上自北向南延伸,许多深邃的沟壑间隔在其中。这些巨型山嘴好似高大的台地,逐级向北递降,直到一条峡谷为止。在这些十分平坦的台地上,不少地方都已开垦成农田。山坡上有两个小村子,但这也没有改变单调的灰黄色调。南、东南和西南面尽是沟壑纵横的群山,与我们站着山头相比,或者一般高或更高一些。但没有一座山超过雪线的高度,尽管有些山头现在覆盖着白雪。主要的走向似乎是从东往西。山顶上有一个十来间小房子组成的村子,山顶的高度与我们所走过的最高点大体相同。

  一条非常陡峭的下坡路沿着一个又窄又滑的岩壁架向下去。我们一路滑着跤,跌跌爬爬地进入了一个深谷,然后在半路上沿着一块突出的山嘴往山坡上爬。最后从那里终于进入了另一条山沟的沟底,并沿着这条山沟走完今天剩余的路程,换句话说,约3至4俄里路。山沟里有一条蜿蜒曲折向东而行的2尺宽的小溪,现在已经封冻。我们骑马走了23俄里的路后,在山沟稍微宽的地方,就到了一个名叫湖滩的小村。这是一个有着14户人家的村子。居民都是汉人,他们十分好奇、友好和助人为乐。种植豌豆、荞麦、大麦、糜子和土豆。土豆是居民的主要食物。所有农作物都靠雨水生长。听说平均产量为所播种种子的6倍。没有暴风,但经常刮强西南风,尤其是春天。从中国农历八月到来年四月下雪,但很少能在地面上积起来。

  3月18日抵达唐汪川村。……”(兰州日报)

 

兰州文明网责任编辑王新冰

返回顶部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