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兰州市委宣传部
兰州市文明办 主办

网站首页>新时代文明实践

“桃”经济甜蜜升温 描绘乡村致富新图景

发表时间:2022-08-12 来源:兰州文明网

  村庄古朴,蔬菜翠绿。水蜜桃白里透红,产销两旺……

  眼下,鲜桃进入成熟期,株株桃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拨开枝叶,沉甸甸的桃子挂满枝头,个个色泽鲜亮。放眼望去,果农们正在果园里穿梭,熟练地采摘已经成熟的桃子,果园里一片忙碌,绘就一幅甜蜜的图景。

  荒地上种出“水蜜桃”

  兰州市西固区四季青街道光月山村,属于典型的黄土丘陵地貌。2019年之前,这里的农民都是靠天吃饭。没有灌溉用水,所有农作物生长只能依靠下雨才能收获,属于经济“空壳村”。

  现如今,伴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和乡村振兴的推进,光月山村走上了“党建引领,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的强村之路,从一个“空壳村”转变为“实业村”。村庄内外处处焕发着勃勃生机。

  “这里以前都是弃荒地。从2019年开始,我们流转弃荒地800多亩,种植梨树1.2万株,桃树2.5万株。今年桃树第一年挂果,预计采摘北京7号、农民9号、白凤桃等优质‘水蜜桃’5万多斤,收入近40万元。”光月山村党支部书记徐仲江说。

  要打开工作局面,必须先抓党建。把干部带起来,把党员组织起来,发动群众才能更有力量。根据这一工作理念,光月山村以“把党员聚集在产业链上”为抓手,于2019年成立兰州市西固区月山富林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将全村种植能手、致富能人、创业典型、困难群众吸纳进合作社,壮大村级经济组织队伍,通过“支部+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开发“党员示范田”,把党员转化为懂种植、经营、管理等技术的新时代新型农民。

  “我们的合作社属集体经营,收入归村集体。”村民丁链国说。光月山村根据市场需求,还发展林下经济。在梨树、桃树下面种植各类蔬菜,建立“党组织+专业合作社+市场”的经营模式,拓展农产品的销售市场。2020年农产品销售收入18.8万元,2021年农产品销售收入41万元,有效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以前通往田间的路很糟糕,一下雨有些地方坑坑洼洼甚至塌陷。雨后出门一脚泥,晴天只要农用车经过,尘土飞扬。现在路修好了,出行方便了,我们过好日子的信心更坚定了。”光月山村的群众看着通往田间的土路,变成了平坦宽敞的水泥路、红砖铺设的硬化路时,高兴得合不拢嘴。

  产业有起色,村集体经济摆脱“空壳”,弃荒地得到了有效治理。如今的光月山村,在塑形铸魂中,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小桃子”结出“致富果”

  在兰州市永登县东沟村的宝兰生态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里,工人们正在桃园里忙着采桃,饱满香甜的桃子经过分拣包装后准备发货。 “除了在本地销售,这批成熟的鲜桃还将通过空运销往广州、北京、天津等地。质美价优,客户们都很认可。”合作社负责人王文显介绍道。东沟村种植的白凤桃、冈山白、北京7号、北京14号等多个品种的桃子,个头大,品相好,软中带脆、浓甜爽口,清润芳香,再加上富含多种微量元素,深受消费者的喜爱。目前,全村桃树种植面积达到了1100亩,进入丰果期。今年东沟村的鲜桃产量预计可达10万斤以上。

  为了做好“桃”经济,合作社完善了桃园种植区的水利配套工程,修建可贮存2万方水的蓄水设备,解决了桃树灌溉问题。建设500平方米的保鲜冷库,延长了鲜桃的储存期。通过推行“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运转模式,带动村集体经济、增加村民收入,促进品质全面提升。合作社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技术服务指导。“小桃子”结出乡村振兴的“致富果”,120多位种桃农户因桃致富,成了桃产业的直接受益人。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是基础和关键。近年来,树屏镇东沟村大力发展“家门口的产业”,鲜桃产业逐步在东沟村落地生根。产业盘活了农村劳动力,激发了老百姓创业致富的热情,助推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兰州日报)

责任编辑:王新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