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兰州市委宣传部
兰州市文明办 主办

网站首页>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榆中县

榆中县丨柔肩担当守孝道 传承美德好榜样

发表时间:2023-08-22 来源:兰州文明网

  编者按:古人云,“七十古稀,八十耄耋,百岁期颐”。在榆中县贡井镇吕家岘村有位孝顺儿媳杨翠兰,她40年如一日,悉心照料着年过百岁的公公韦正明,而这位朴素的农家妇女正是榆中县近些年推荐入选兰州市“百名孝星”“兰州好人”“中国好人”及省市县道德模范的获得者杨翠兰。在她身上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和感人事迹,她又是如何将“孝”和“爱”的传统美德播撒在了榆中的大地上。近日,榆中县开展“道德模范在身边”学习宣传暨关心关爱活动,回访慰问了杨翠兰,并看望了家中百岁老人韦正明,让我们再来随着这场回访活动,了解一下杨翠兰的感人事迹。

  走进杨翠兰家,屋内院外环境整洁有序,韦正明老人正接过儿媳杨翠兰递上的小茶壶坐在电炕上喝茶,看起来神采奕奕。老人告诉我们,他现在虽然耳朵听不见了、眼睛看不清了,但身体还算硬朗,这都多亏了好儿媳杨翠兰的照料。“要不是儿媳照顾得好,自己活不到这么大岁数”这是韦正明老人逢人便说的一句话。

  现年60岁的杨翠兰,自1983年和丈夫结婚后一直与公婆生活在一起,悉心照料着婆家一大家人的生活。在当时苦甲天下、十年九旱的榆中北部山区,杨翠兰的婆家是方圆百里最穷苦的人家,婆婆常年生病,公公放着5、6只羊维持生计,家中分别有1个13岁的小叔子、1个11岁的小姑子需要她照顾,有1个比她小1岁的大叔子需要张罗娶媳妇,每学期还要推着自行车去百里外的夏官营镇为当时读高中的小叔子韦军仓定期送去粮食。

  1988年杨翠兰的婆婆被诊断为癌症后期,杨翠兰先是在兰州陪着婆婆住院治疗了3个月,每天端屎端尿,按时擦洗身子。婆婆回家休养的4个月里,杨翠兰既要开荒操务山地,还要照料病重的婆婆和一家老小的生活起居。婆婆去世后,迫于生计的丈夫要挣钱养家,伺候公公的重担就落在了她一人身上。

  就这样,40年来杨翠兰如一日地侍奉着老人,她从没叫过一声苦,也没说过一声累。老人有喝牛奶和茶的习惯,她就每天早晨把热牛奶、鸡蛋、馍馍端给老人吃,将提前泡好的热茶端到炕头。老人身体不好要时时吃药,她就按时把药片和水递到老人手中看着老人吃药。不管地里的农活多忙多急,快到饭点时她总是急急忙忙往家里赶,变着法儿地给老人做饭。她常说,庄稼人农忙时随便对付几口是常有的事,但是家中有老人就不能凑合,一定要按时按顿让老人吃好一日三餐。除此之外,杨翠兰还要给老人定时洗晒被褥,叠被子、洗剪头发。

  “爹,今天天气好!给你理个发吧?!”公公年过百岁后,杨翠兰常像哄小孩一样逗老人顺心,韦正明看是儿媳杨翠兰便应声说“好!”像这样的小场景每天在杨翠兰家要“上演”好几遍。“我们这里有句老话叫‘老人孩子’,就是说老人上了年龄后,很多时候会像个小孩子一样耍小性子,得家人耐着性子哄着哩!”杨翠兰的丈夫韦军满感激地说,“这一点我老伴做得特别好!这些年老父亲一直都是老伴在照料,她最清楚父亲的生活习惯,平日里只要父亲一个表情她就知道老人要干什么,偶尔我们帮一下忙,父亲就会耍脾气!”

  杨翠兰不仅是“孝老爱亲”模范,还租种了近90亩山地,是当地的带头致富的能人,同时还是一位5个孩子的母亲。5个孩子中有3个是杨翠兰的亲生儿女,2个是2005年因娘家弟弟和弟媳发生车祸,留下的年仅3岁和5岁的2个孤儿。弟弟和弟媳的不幸离世使年老多病的母亲精神失常,两个妹妹嫁得都比较远,照顾母亲的责任也就落在了杨翠兰一人身上。她先后3次带着发病的母亲去兰州治病,被告知治愈无望后又带着母亲回家休养。每天做好吃的送给母亲,最少的一天也要来返四个来回看望母亲,母亲病情加重时谁都不认,到处乱跑还常对她又打又骂,杨翠兰便耐心安慰母亲并陪着她睡觉,当时婆家还有公公和5个孩子需要她照顾,整日的奔波令她疼痛的双脚都挨不了地,但她依旧无怨无悔地照顾了母亲整整10年,母亲2016年病世时,作为长女的她,又操持料理了母亲的后事。现如今杨翠兰的4个子女都大学毕业参加了工作,最小的侄儿大学毕业后暂时在外打工,是村里人人羡慕并称赞的“大学生母亲”

  说及这段经历,杨翠兰心中充满了对公公和丈夫的感激。当年因给婆婆借钱治病,家里困难得都快“掀不开锅了”,紧随着又要照料母亲,拉扯弟弟家的2个孩子,还要照顾一大家子人,使得原本贫困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在最难的日子里,作为党员的公公韦正明很是支持儿媳杨翠兰的做法,他们一家人互相扶持,走过了那段最为艰辛的日子。杨翠兰受公公的影响,也积极参与基层妇女工作,并加入了共产党员,他的公公韦正明还在2021年荣获了光荣在党50年勋章。日常生活中,老人时刻佩戴着党徽,对他来说这是一生的信仰和骄傲。

  2022年疫情防控期间,杨翠兰更是时时刻刻操心着公公的身体健康,但家人先后都重感冒了。那段时间里,杨翠兰忍着病痛操持着家务。公公病倒后,在炕上睡了近5个月,全身疼得翻不了身。杨翠兰生怕老人久卧后生疮,每天轻手轻脚地给老人翻身、擦洗身子,按时按点给老人喂饭、清理大小便……老人喜欢吃点心、蛋糕等甜食,她就时常在一日三餐的空隙里,为老人准备好甜食和热茶,尽心尽力地照顾老人。

  悉心照料了5个多月后,随着气温日渐上升,老人的身体也有所好转。杨翠兰便搀扶着老人下炕在院子里学习走路,陪老人晒太阳,慢慢老人走得稳了。或许是不想时时麻烦儿媳,也或许是“老人小孩的小性子”使然,公公有时候趁她不注意会扶着手杖悄悄下炕走路,杨翠兰将这些都尽收眼底,便悄悄跟在老人身后做保护,深怕老人一个不小心摔倒。就这样,不管是40年前的新儿媳,还是到现在自己也成了双鬓斑白四世同堂的老人,杨翠兰始终以顽强的毅力,善良、淳朴、贤惠的优良品质,常年守护着老人,赢得了乡邻的一致好评。

  有人常常会问杨翠兰,在十年九旱的榆中北山,在“多灾多难”的人生经历中,是什么支撑她走到了现在。杨翠兰憨笑着说,她没有什么学问,只记住了老一辈常说的“敬谷得田、敬老得福”!她始终相信,只要勤勤快快种地就一定会收获粮食,只要孝老爱亲就一定会和家人过上好日子!

  后记:孝老爱亲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人都应该奉行遵守的基本道德。杨翠兰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农家妇女, 却用平凡点滴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她身上闪烁的质朴、勤劳、孝老、爱亲等人格魅力,演绎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闪耀着当代中国妇女顽强的斗志和勇气。她以朴实无华的言行,默默抒写人间最美的真情。(榆中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办公室)

责任编辑:王新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