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兰州市委宣传部
兰州市文明办 主办

网站首页>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兰州新区

文明之花绽放在希望的田野上——兰州新区乡风文明建设综述

发表时间:2023-11-21 来源:兰州文明网

  近年来,兰州新区始终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做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和根本遵循,大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扎实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取得实效,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聚焦思想政治引领,推进“党的声音进万家”。打造“兰州新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有声图书馆”,组建兰州新区基层思想道德宣讲团,遴选农村基层一线工作者、三农战线先进模范等优秀志愿者,持续组织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宣传教育。用农民自己的话、讲农民关心的事,让农民群众愿意听、听得懂、听得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新时代农民精神风貌。

  聚焦人居环境改善,打造生态宜居和美乡村。抢抓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修编、“黄河战略”等重大机遇,系统开展全域生态修复治理,积极推进陇中生态平原建设,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投入近10亿元资金进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乡村建设行动,一幅幅美丽宜居、乡风文明、幸福和谐的新农村图景正徐徐展开。

  聚焦特色产业发展,带动广大农民增收致富。以产业振兴为引领,以都市现代农业为方向,用工业化思维发展现代农业,探索出了规模带动、全链构建、多产融合、生态循环的现代农业发展新路子。建成现代农业产业园10个,建设花卉、优质牧草、高原夏菜等特色产业基地6个,完成10万亩高标准农田提升改造,筑牢粮食安全底线。以全域旅游为导向、以生态康养为特色,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特色民宿和农村康养等产业,依托晴王川民俗文化村、现代农业示范园、西北花卉交易中心等13个景区的聚集效应,打造精品旅游线路7条,吸引各地游客打卡近千万人次,成功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新联农带农模式,对新区范围内耕地进行统一流转、统一规划、统一运营,推动村集体经济提质增效、农民稳步增收。

  聚焦群众文体需求,绘就幸福美好民生画卷。紧贴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文化惠民载体,一座座文化场馆次第建成,一个个文体广场星罗棋布,一个个文化服务中心扎根基层,一场场文化活动精彩纷呈。深入实施“文化进万家”惠民工程,开展秦腔、社火、农民运动会等特色文化活动,把一道道“文化大餐”送到百姓家门口,以缤纷多样的文艺形式,唱响红色经典,舞动时代旋律,用心用情讴歌新时代,接地气、暖民心,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持续增强。

  聚焦民生关切导向,激发志愿服务崭新活力。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400余个,注册志愿者6万余人。深化“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志愿服务行动,常态化开展“无偿献血”“爱心剪发”“助老扶残”“助力移民搬迁”等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各类文明实践活动,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聚焦文明新风培育,倡树文明健康生活理念。印发相关制度性文件,确保移风易俗在新区全域范围内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指导各村镇完善“一约四会”长效机制,规范婚丧嫁娶标准,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举办兰州新区集体婚礼3届,婚俗新风吹遍秦王川大地,“为爱减负”正惠及更多年轻人。每季度公布移风易俗红黑榜,在全新区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良好氛围。打造炮台村、五道岘村和廖家槽村等村史馆3个,成为凝聚人心鼓舞干劲、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阵地。深化文明村镇创建,组织39个文明单位对口支持70个村,已创建省级文明村镇5个、市级文明村镇9个。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保护传承,太平鼓、狮子登杆、东山转灯、锅庄舞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历史悠久的农耕文明在新时代展现其魅力和风采。

  沐浴国家战略的东风,肩负区域发展的使命。兰州新区将立足“三新一高”要求,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以“村庄美、产业兴、治理好、乡风和、百姓富、集体强”的生动笔触写就“和美乡村”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兰州新区文明办)

责任编辑:王新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