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红古区

红古区丨富民产业 “农”墨重彩

发表时间:2023-07-10 来源:兰州文明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近年来,红古区以产业质量效益双提升为目标,立足实际,做好结合文章,厚植文化元素,夯实产业基础,通过不断调整种植养殖结构、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延伸产业链,推动传统农业加速向现代农业转变,谱写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富民新曲和现代农业发展华美篇章。

  乡村振兴路上,因地制宜选择富民产业是关键。6月,是红古区的红笋大丰收的时节。清晨8点不到,红古区花庄镇的锦盛园合作社就已是一派忙碌的景象。工人们正在进行选菜:将红笋的大叶子和泥土剥离,再将大小差不多的笋归置在一起,再经过漂洗、再挑拣、捆扎等步骤,红笋就要被送进冷库进行“细胞休眠”,然后再运往全国各地。锦盛园合作社共有13间冷库,旺季时候每天差不多有600多吨的高原夏菜运往全国各地,而红笋、娃娃菜、散花等高原夏菜的种植也成为了红古区农业农村经济的主要支柱。

  走进红古区花庄镇的甘肃荷斯坦奶牛繁育示范中心,一头头奶牛排队进入80位转盘式全自动挤奶机,伴随着舒缓的音乐,智能挤奶系统按序完成奶牛乳房仿生按摩、自动挤奶、自动清洗消毒等全过程,日产鲜奶50余吨,牛奶质量指标达到国际一流水准。这是省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和农业农村部确定的国家级奶牛标准化示范场,近年来企业将生态循环效益作为重中之重,收购饲草料带动近万名农户种植玉米,增收6000万元,解决就业100多人,让周边农民的生活水平大大的提高。

  红古区在提升增收致富水平的过程中,坚持以农民富裕富足为目标,扎实开展了“万企兴万村”行动,建立健全脱贫富民长效机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等改革集成试点,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发展适度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实现村均集体经济10万元以上,林下经济产值1亿元以上。

  近年来,红古区壮大产业龙头,注重以点带面、内育外引,培育省市级龙头企业2家、专业合作社5家。加大品牌创建,做强“河湟时蔬”区域公用品牌,新认证“三品一标”产品3个。完善冷链物流体系,启动蔬菜加工物流园配套设施、年产8000万吨农用微生物菌剂生产基地和试验中心建设项目,引进农产品深加工、资源化综合利用企业2家。实实在在聚焦“产业做实”,立足牛、羊、猪、菜、蛋、奶等产业禀赋,大力发展生态、绿色、有机高品质农产品,培育一批在全省有影响力的“甘味”农业品牌,不断丰富乡村经济业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展农民增收空间,让农民富起来,为努力绘就乡村振兴壮美画卷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红古区融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王新冰